一张2003年拍摄的旧照最近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,画面中少林寺的释永信与他的师姐释永梅站在一起,最引人注目的,是释永梅胸前那部手机。那会儿可不是现在每个人都在兜里揣着智能机的年代,全国一百个人里,也仅有21个人拥有手机。而将此类通讯工具与僧袍搭配在一起,实在是让人觉得格格不入。
值得一提的是,释永梅的身份可不简单。她在70年代就已剃度,当时河南的尼姑庵尚未恢复,她则居住在俗家弟子的家中修行,与他人同练少林功夫。经过不懈努力,她最终成为了住持,在少林寺的尼众中可算是声名显赫的领袖。试想一下,能在这个氛围中崭露头角的人,必然对旧规矩烂熟于心。可她却毫不犹豫地挂上手机,这种与时代接轨的灵巧劲儿,着实让人刮目相看。
展开剩余73%在当时,手机的下限可是非常高的。据说释永梅使用的是一款摩托罗拉翻盖机,售价高达三千多元,而对于普通工人来说,这几乎是半年工资的积蓄。遇到这样的现象,网友们开始争论,有人认为出家人应当追求清净,携带如此贵重的通讯工具不合适。然而,也有持不同观点的人指出,《维摩诘经》中并未禁止在家修梵行,因此携带手机联系和弘法又有什么问题呢?
事实上,这种争执的根源在于如何将传统规矩与新科技相结合。近年来,少林寺不断尝试创新,甚至将藏经阁改造成3D形式,利用VR技术进行拳法体验。释永信曾提到过,科技能够助力佛法的传播,但反对者的声音也不能被忽视,班禅大师曾警示过,不要过于依赖手机,以免影响心境。
在如今这个时代,很多寺庙早已通过微信、直播等方式与现代科技接轨,但在2003年,这些却是极具新鲜感的尝试。一些数据显示,当年城市居民平均每百人仅有29部手机,而农村则更少,仅有5部。释永梅身上那部手机,仿佛是在向世人宣告:出家人也并非生活在真空之中。
说到底,纠结于手机本身意义不大。正如有网友所说,保持内心的宁静,携带手机又有什么关系?如果心中不静,坚持住在山洞里同样无济于事。少林寺近年来致力于博物馆建设、AR禅堂等项目,正是为了在祖辈的智慧与新科技之间找到一种平衡。
那张旧照中,释永信双手合十,释永梅的手机链在微风中轻轻摇晃。也许当时他们并没有想太多,只是一张普通的合影。然而现在看来,这不正是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的真实写照吗?尽管存在争论,但无论是僧袍还是手机,能够守住心中那份澄澈,才是真正的追求。
对此你怎么看?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!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,本文作者并无意针对或影射任何国家、政体、组织、种族和个人。相关数据与理论均基于网络资料,作者不对文章中的观点及其真实性承担责任。对于因文章引发的任何问题,作者亦不承担直接或间接的法律责任。
发布于:山东省佳成网-配资门户官网-配资平台排名-短线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